新吾爱文学网 > 军史小说 > 汉家衣冠 > 第60章 军备 4(1/2)

第60章 军备 4(1/2)

上一章汉家衣冠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朱慈烺原本还想着用巨量的传统火炮来弥补质量,宋应星在听取他的设想后就立即实现了后装膛线炮。

改进的火炮和后世的火炮已经差不多了,由于钢铁性能的提升,火炮重量开始下降,最大的有千斤,小的有二百斤。射程也得到提升,最小的有效射程也能达三里地,大的能打十几里地。不是不能更远,那样的话必须加厚炮管,不然容易炸膛。加厚的话又会增加重量,不合算。

炮弹是放大版的抬枪子弹,发射|药还是黑火|药,锥形的弹头分为实心、爆炸以及还在研究的燃烧弹。前者攻城,后两者对付步骑兵。燃烧弹分两种一种纯粹是用石油炼制的汽油与易燃物的混合固体,另一种内部装的是汽油混合有毒的物质,燃烧后发出毒烟,这玩意在攻城时对付藏兵洞最好用。

不过燃烧弹由于不太稳定,所以只能用小口径火炮发射。中大口径的需要再研究配方比例,一旦研究成功简直是水师的利器。就算是小口径的,施琅也视若至宝。汽油可是用水浇不灭的,这个时代的水师还没有用沙土灭火的意识。

火炮尾部使用楔式螺栓阀门,用文字不大好描述,即向门一样关闭,后面有把手将阀门像拧螺丝一样拧进炮身然后在另一侧用楔子固定在炮身上,后面还有一个横着的短粗金属棍卡住阀门。为了防止后坐力将阀门震断,楔子都是整体铸造的而且一边两个。呃,你可以看成像后世金属酒壶的壶口那种装置唯一的不同是阀门是伸进炮管的。

炮尾内部有凹进去的燧发装置,装炮弹时要将引信对准一个凹进去的沟即可,开炮时需要用力的拉伸出来的绳子,一般拉动一次就能点火,有时要三、五次。熟练的炮兵可以一分钟打两到三发。

中小口径安装在车上完全能参加野战。唯一的缺点是每打到十五发左右必须用水冷却,不然炮管就会受热变形。朱慈烺解决的方法就是用数量弥补,使用三段式射击法来规避炮管过热问题。

中口径火炮已经超越普通的红夷大炮,大口径火炮还是太笨重只能用于守、攻城以及舰船。而且也容易发生过热问题,每打三、五法必须冷却。

中小口径的火炮因为要追求数量全用铁模铸法铸造,大口径还是传统的做法。

弹壳可以循环使用这能减轻后勤负担。可弹头、火药还需要从后方运送。

手榴弹也是必不可少的装备,这玩意太好造了。它由不太合格的铁做个瓣壳,里面填充火药、石子、生锈的小铁块、铁砂之类的东西,后面安个木把,里面是引信。由于火帽还没研制成功,它只能用相应的发射筒发射,人工点火也可以。

发射筒就是口径稍大的燧发枪,最前端的一部分套上放大的铁管,利用去掉弹头的子弹将手榴弹推出去,顺便把拉出来的引信点燃。不用担心立即炸开,手榴弹里面还有一层延时引信。为此朱慈烺还专门调拨精锐组建了掷弹兵在巷战时使用。发射榴弹的弹药用的是威力大的无烟火药,平时射击的子弹还是黑火|药。关键时刻用黑火|药子弹也行,不过射程会短很多。

其次朱慈烺还下令大规模制造了十二筒火箭弹。

火箭其实在明朝就有了,还记得前面说的集束火箭吗?那东西就是最原始的火箭弹,只不过它是用箭杀人。

朱慈烺的火箭弹说穿了和过年时玩的群发钻天猴差不多,发射出去就听天由命了,只要不落在自己人头上,打到哪算哪。最大的射程为二十里地,最近的只制造了一里地的。再近,朱慈烺怕落自己人头上。万一它想不开飞回来落自己头上,那玩笑就开大了。

这玩意的用处很多,比如攻城时覆盖城头,野战时偷袭敌营、对战时阻断敌人的后续进攻部队,覆盖敌人的炮兵、骑兵阵地,逃跑时阻断追击部队……

它最大的缺点是废银子,一次十二只,一百多两银子没了。另外就是十分考验军需官的能力。百十辆车,一次上千发……多来那么几次,估计李直简会抄刀抹脖子。

火器部队对后勤的要求不是普通的大,在落后的交通条件下简直能把后勤压死。一万人的部队往往得用二、三倍的人手来保证后勤供应。要是战事激烈,战线推进太快,这个人手还得翻倍。

好在南方河道纵横能利用,比如从广州到桂林是水道,桂林东北的兴安县就有秦代修建的灵渠直通长沙,从长沙沿湘江过洞庭湖直通长江。最难走的是桂林到兴安县,那条陆路不到两百里,朱慈烺已经命令曹烨去修了。主材料当然是水泥,前期只修通一条马车宽,后期在扩。广州这边生产的水泥几乎全都调拨过去了,桂林的水泥厂还在修建。同时还修建了火药、子弹、炮弹工厂。

要是没有河道的便利,朱慈烺也不敢直接去长沙,不然没有弹药的火器部队简直去和送人头没区别。

湘南部分地区原本被张献忠占领过,那片地有很多民团和张献忠余部以及土匪路霸,朱慈烺派毛方带着云南兵以及一部分新式武器去扫荡了。不试验一下,朱慈烺对新式火枪、火炮也心中没底。

“殿下,经过这两个月的扩建,如今月产燧发枪千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汉家衣冠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