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恐怖小说 > 抗日之东北崛起 > 第四十二章三师聚会尽开颜(1/3)

第四十二章三师聚会尽开颜(1/3)

上一章抗日之东北崛起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越过了小凌河,前面就是一片开阔地,一眼可以看到小凌河镇的全貌。这是一个小镇,根本就没有城墙一样的建筑,只是在镇子外面有一道土围墙,也因为年久失修而残破不全。镇子也不算小,有千八百户人家,在冬日阴霾中还能看到有缕缕炊烟升起。茫茫积雪的旷野上只有一条被人和车马压得光滑的小路。

冈本大队长抽出指挥刀,用日语声嘶力竭指挥着日军冲锋。一个中队的士兵在各级指挥官的带领下,端着步枪向镇子冲来。

但是冈本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他只看到镇子前面是一马平川,却忽略了两侧的情况。镇子东部靠近小凌河一面是个大洼地,被风雪已覆盖,看着跟平地一样。镇子南面有一个不起眼的小高地,呈缓坡状,这两处距离通往镇子的那条马路都在二三百米左右,正好是机枪步枪的射程之内,这就是岳清平的第二道防线。

日军为侵略东北早就下足了本钱,他们从日俄战争开始就收集东北的情报,派本国间谍绘制东北地图,对东北各县镇山川河流道路分布非常熟悉,就是当时的东北军地图都没有日军地图详细,冈本作为大队长,他手里就有一张详细的小凌河镇的地图,地图上绘制的各条道路,各个村庄地势分布都非常明确,就是哪里有水井都描绘得一清二楚。作为一个指挥官,地图作业是基本知识,冈本是职业军人,他早已对这里地形地势了然于胸。

但他到手的地图是两年前的绘制,谁知道这两年发生了多大变化。就是这两年的变化让冈本吃了大亏。

日军一个中队穿过小凌河,向镇子冲来。但这伙日军不是聚堆盲目的冲锋,他们知道对面的军队还没有放弃抵抗,所以在迫击炮和重机枪的掩护下,冲锋队伍是分散散兵线上来的。

这是日军冲锋惯用的战术,但却不是日军独创的。

传说,12世纪初,罗马教廷为了维护社会安定,保护平民的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经常会组织人力讨伐吸血鬼、狼人这些怪物,根据三位一体原则,每个讨伐小队由三名成员组成,一名德高望重手持圣经的老主教,一名身强力壮手持圣锤子的司铎,一名眉清目秀的未成年小助祭。实战的时候,赤身裸体的小助祭走在最前面,吸引吸血鬼狼人等怪物来侵犯;老主教跟在小助祭屁股后面,念诵圣经章节进行庇佑;而司铎拎着锤子埋伏在旁边守护,三个人之间刚好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一战术有效地瓦解了吸血鬼和狼人的攻势,比起单打独斗威力强化了几十倍。因此被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信奉基督教的欧洲国家广为赞叹,纷纷派军事考察团到罗马教廷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国情实际,脱胎为“三三制步兵战术”。

实际上,19世纪后期,后装线膛枪得到广泛使用,武器的杀伤力大为提高,采用密集队形的纵队战术已不适应战斗需要。普法战争中,普军在法军的火力威胁下,为减少伤亡,疏开成散兵线队形进行战斗,取得成功,散兵线战术从此形成。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散兵线战术为各国军队所效法并得到发展。

战斗时,步兵接敌至步枪射程内,疏开成散兵线。成一字线配置,兵与兵间隔6至8米,一面射击,一面利用地形向前跃进,实施冲击;炮兵在步兵冲击前进行攻击,杀伤敌人有效抵抗力;骑兵实施迂回,侧击敌翼侧和扩张战果。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军队装备了大量机枪、火炮和少量飞机、坦克,散兵线战术逐渐被新的战斗方法所取代。

日军掌握了散兵线战术以后,一直僵硬的贯彻这一战术,但对当时中国落后的国防能力来讲,却是十分管用的。

冈本现在就是这样安排,四挺三年式重机枪架在河堤上,向一千米外的镇子进行盲射压制,用仅有四门70mm迫击炮对镇子前沿进行轰炸。步兵随后跟进。

在隆隆的炮声和三年式重机枪长短点射中,一百多日军扑了上来。

领着第一道防线的岳清平回到第二道防线洼地以后,看到日军开始冲锋了,到了射程之内,果断命令战士们射击。

在洼地工事里埋伏的是独立连一个步兵排和一个重机枪排,加上岳清平带下来的第一道防线的士兵,一百五十多人同时从地下冒出来,机枪步枪冲锋枪开火,独立连四挺重机枪有两挺也在欢叫着,另外两挺岳清平安排暂时留作预备,可就这样,这伙冲上来的日军就被这侧面的打击损失了几十个人。

站在河堤旁观看的冈本大队长用望远镜看到这一切,忙命令迫击炮和重机枪转身去压制洼地的那边的阻击部队,同时将两门41式山炮调来要轰炸洼地,但是因为仅有的木桥被岳清平临走时破坏了,工兵正在抢修,山炮急切间运送不过来。

这是前面那个中队已经损失过半,有些支持不住了,对方在掩体下,己方迫击炮和重机枪对他们的伤害很小,不得不再增兵过去,双方进入胶着状态。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交战,冲过来的日军抵抗不住了,没办法等撤下来也没有多少人了。

东北的冬天黑的早,等到工兵把木桥抢修差不多了,天也就黑透了。在小泉正谷的直接干预下,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抗日之东北崛起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