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恐怖小说 > 抗日之东北崛起 > 第一百一十六章板荡识诚臣(2/3)

第一百一十六章板荡识诚臣(2/3)

上一页抗日之东北崛起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师长的张自忠,地位和军衔肯定低于张自忠。现在张天宇给张自忠将军敬礼,其含义令大家纳闷不已。

在座的谁敢想象,张天宇本来自未来,对这个时代的抗日英雄来说,他最敬仰的就是张自忠,给张自忠将军本人敬礼,这是他上辈子做梦才敢想的荣幸。见到了自己的偶像,他又如何想到军衔高低之差。

除了张自忠将军外,在场的鹿仲麟将军、赵登禹将军无不是张天宇敬仰的先辈。国忧思良将,战乱有忠臣。西北军的很多将领无愧于民族英雄的称号。由此想到东北军那么富裕,却出了很多卖国贼,西北军穷困,却产生了这么多的爱国将军,历史在这里可以说是多么的讽刺。

此时日军不断与二十九军发生摩擦,双方目前的火药味很浓,国民政府在华北军备实力很差,宋哲员意图借此机会大力进军华北,国民政府也不愿丢失华北和平津地区,有意让宋哲员入住这一带,以此来抗衡日军。这个时候,二十九军主力一走,察哈尔有空虚之感,宋哲员想起张天宇来,他要借张天宇的力量,帮助稳定察哈尔的局面,保住这一片国土。

张天宇自然猜到宋哲员的心思,对于这个任务也是绝无旁待的,保家卫国,护卫国土,本就是二十二军建军的宗旨。

张天宇在张家口与宋哲元的会谈是非常成功的。双方经过友好洽谈,在对日作战这一方面达成共识,商定互为依角,互相帮助,坚决抗日到底,有了共同的目标,双方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张天宇出行张家口,与二十九军和谈非常愉快,成果非常显著。现在他真可以说在察哈尔稳定站住了脚,能够更加用心的建设这里,为今后更加艰苦的抗战做准备了。

远在大兴安岭的李常有带领着队伍,却经历着大自然最残酷的洗礼。

从漠河出发,远去满归,路程不到三百华里。但这里是深山老林,一路上根本没有人烟。更主要的是没有路。他们穿山林,过雪坡,凭着是当地鄂伦春族在这里打猎得到的经验。一路上“,这支队伍经历了雪崩,经历了严寒,经历了北风的侵袭,没有休息的房屋,只能在雪地上睡觉,在寒风中吃饭,历尽了艰险,四天后,终于来到了满归。

满归是内蒙古的一个小镇,当时只是鄂伦春族的一个小部落,有了李布满和莫格日乐的的帮助,当地的鄂伦春族热情的留下他们,进行休息和整顿。好在部队携带的粮草不少,战士们还不至于忍饥挨饿,这也算是一件幸事。

日伪军集结了大批部队,气势汹汹的来到了漠河,却失去了抗日先锋军的踪迹,这令他们很懊恼。

自古以来,进出漠河只有一条古道,日伪军早已封锁了这条出路,却发现失去了目标,他们怀疑这支队伍进入了苏联境内,但刚刚与苏联发生了战争,将进入缓和阶段,现在谁也不敢轻易招惹苏联,他们也就只能隔江兴叹,不敢越雷池半步。

日伪军失去了目标,给了李常有从容应对的机会。在满归仅仅休息了一天,他带着队伍就走进了浩瀚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冬季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茫茫一片白雪,日光照在白雪上格外的刺眼。举目望去,根本看不到边际。人在雪原上行走,几天看不到人烟,孤独的有种绝望的感觉。即便是几千人的军队,在这冬季的大草原上也显不出壮观了。大自然面前,人还是太渺小了。

十几天的行军,没有坐标,没有详细的地图,就是军队的领导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身在何方。部队的粮草已经不多了,再没有出路的话,大家可能就需要杀骡马来充饥了。

这一日上午,侦查员忽然来报,说前面发现一个较大的村镇。这一发现,指挥部的人员都兴奋起来,终于找到人烟了,大家可以就此补充粮草,更主要的是能够知道自己身在何方了。

经过特战队员侦查,李常有终于知道,自己误打误撞来到了莫力达瓦旗。

莫力达瓦旗紧挨着黑龙江省的讷河,是一个以达斡尔族定居的主要地方。因为这里是游牧民族定居的所在,人数很少,日军在这里并没有驻军,只是在离这里不远的讷河驻有大批的日伪军。

达斡尔族和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合称东北三小民族之一,历史学家认为其族源和隋、唐黑水部某些部落有关。更有契丹遗裔说法,这主要是根据语言、历史传说及某些习俗与辽代契丹人有相同的特点,认为达斡尔族的祖先是契丹人的一支,这使得这个人数很少的少数民族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达斡尔族的村庄具有独特风格,多依山傍水,院落整齐。高大的“介”字形草房都朝南。内壁和天棚多有装饰,房外围着用红柳条编织的各种花样的篱笆。达斡尔族民间,有敬老、互助和好客之风,无论谁家宰杀牲,都要选出好的肉分赠给邻居和亲友,狩猎或捕鱼归来,甚至路人都可以分得一份。家里来了客人,即便生活贫困,也乐于设法款待。

在热情的达斡尔族的帮助下,部队终于得到休息和一些补充了。

知道了身在何处,李常有积极和魏长河取得联系,得到消息,魏长河的部队也在讷河附近,双方决定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抗日之东北崛起章节列表下一页